2019年森林清丰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省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和生态系统功能,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和《2020年森林濮阳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方案》(濮绿〔2019〕4号)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构筑高效多能的林业生态体系。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改革发展“四个着力”主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未来林业发展“三增四转五统筹”的总体要求,把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根本使命,把生产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基本任务,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清丰林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构建起高品质、多功能、长链条、可持续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清丰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和基础支撑。
二、 总体要求和年度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清丰为愿景,按照“扩总量、提质量、调结构、增效益”总体要求,统筹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推进国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及湿地资源保护、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通过5到10年的持续努力,使全县森林资源稳定增长、质量全面提高,湿地功能恢复发展,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持续增强,林业生态产品日益丰富,人民生态福祉逐步提高。
(二)年度目标:2019年完成营造林2.68万亩,其中造林1.50万亩,森林抚育1.18万亩;廊道造林绿化1.0万亩、110公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落地贷款1.8亿元,完成营造林1.8万亩;建设河南省廊道绿化高标准示范县。
三、建设任务
(一)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通过开展廊道绿化、乡村绿化,完善农田林网,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加快构筑国土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的要求,廊道绿化参照以下标准:高速公路两侧各栽植宽度不低于100米的高大乔木树种,国道、省道、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两侧各栽植50米以上的树木,县乡道路、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其他河流(渠、沟)两侧各栽植30米以上的树木。对已实施的高速、国道、省道、主要河渠等沿线防护林带中缺株断档和成活率较低的进行补植补造,未达到标准宽度的按要求加宽,确保林相整齐。对重点地段和关键部位,适当增加林带宽度,提高绿化标准,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增加珍贵树种和常绿树种,实行乔灌花草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搭配,打造风格自然、景观优美、季相多彩的景观廊道。2019年,全县廊道绿化完成造林1万亩、110公里。
二是加快提升乡村绿化水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村庄绿化,着力打造森林乡村、森林驿站。积极推进围村林建设,大力开展“四旁”(路旁、水旁、村旁、宅旁)绿化,推进庭院绿化等身边增绿活动,建设路河沿线风景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边护村林等村庄绿化等。抓好小微湿地保护,对原有坑塘实施综合治理,宜湿则湿,宜草则草,开展湿地补水、水位调控以及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提升乡村宜居水平。2019年,全县启动建设森林乡村22个以上。
三是持续完善农田林网建设。依托高标准良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以乡道、村道和河流沟渠林带作为骨干,优化树种结构,发展优良乡土树种,抓好乡村农田林网建设,实现应栽尽栽,应补尽补。干渠和重要沟渠单侧植树4行以上,支渠单侧植树2行以上,其他沟渠单侧植树1行以上,高速、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两侧3-5公里范围内不得有500亩以上农田林网大空档。全面提升我县农田林网建设水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四是建设森林城市,统筹推进城区绿化、企业绿化、校园绿化等绿化工程。积极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绿色发展。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提升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整体水平。
(二)着力提高营造林质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加快我县森林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型,要既注重扩大造林面积,又更加注重造林质量、林木结构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森林的综合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切实增加乡村林业收入。以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为依托,认真落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方案。一是优化树种结构。重点绿化工程要按照混交、异龄、复层、近自然的理念,努力使绿化与美化、彩化、果化、净化、珍贵化相统一。新造林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长寿树种、多功能树种;注重营造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混交林,新造林混交比例达到70%以上,乡土树种比例60%以上,常绿树种比例30%以上。二是严格造林质量。高标准编制作业设计,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组织施工。要加强林木苗木质量监管,备足良种壮苗,从源头上保证造林质量。要严把栽植标准,坚持专业队造林为主,实现整地植苗与浇水管护专业化,确保新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三是强化森林经营意识。对过密的中幼龄林进行抚育间伐(移植),对退化林通过补植改造、树种更替等方式进行修复,优化林分林相,提高营林质量。四是推广复合经营。加强林业技术培训,着力创新林菌、林药、林禽等林下养殖模式,促进林木与林下经济之间循环相生,逐步提高林地综合效益。2019年完成森林抚育1.18万亩。
(三)着力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
积极培育苗木花卉、经济林龙头企业。一是持续推进特色经济林与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林果和苗木花卉产业。按照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引进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和优势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推广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和林菌、林蚓、林禽、林畜等林下复合经营,有效提升林地综合效益。三是做强做优以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产业。实现乡村林果化的美丽构想。2019年全县新发展优质林果苗木花卉0.46万亩以上,林下经济达到1.92万亩以上。
(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统筹推进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一是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争取国家、省公益林项目;对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和树龄35年以上的大树资源加强保护,对现有42株古树名木进行设置围栏、抚育、复壮等保护措施。二是湿地修复和保护。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恢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氶救和保护,改善和扩大栖息地,开展就地、迁地、种源保护和野化放归回归。四是切实加强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有虫不成灾,疫情不扩散,2019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3.7‰。五是依法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确保不发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为森林清丰、绿色清丰生态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四、重点工程
(一)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国家储备林项目2019年计划完成“一带两路”绿化工程。“一带”是引黄入冀生态涵养带。引黄入冀工程在我县全长24.5公里,单侧绿化200米,规划面积9300亩。2019年完成剩余4500亩的建设任务。“两路”:一是G341绿化。G341适宜绿化长度约4.3公里,单侧绿化50米,绿化面积约500亩。二是阳子线低效林改培。阳子线全长17.8公里,改培面积近3000亩。坚持高标准、高投入造林模式,管护结合,实现国土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二)生态廊道建设
去冬今春计划重点建设单拐大道、孟德路两条生态廊道,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单侧绿化30米,混交林比例不小于70%,乡土树种不小于60%,常绿树不小于30%。新增绿化面积约2700亩。建设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的绿道系统。
(三)郊野公园建设
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区外(含城乡结合部),以森林、湿地、野生动物资源为基础,以保护生态和自然修复为宗旨,规划建设马颊河湿地公园,提升阳子国家生态公园和中华孝道园建设。满足群众观光、游憩、健身康养、科普教育的需求,让群众更多共享生态建设成果。2019年积极申报马颊河省级湿地公园和中华孝道文化省级森林公园。
(四)森林乡村建设
森林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条件适宜的村庄规划建设集中连片造林面积100亩以上的乡野公园,栽植高大乔木4000株以上,统筹提升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和农田林网水平,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5%以上。配套建设小型广场、公厕、体育器材、休闲椅凳等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游快速发展。2019年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森林乡村,建设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17个市级森林乡村,全县整体达到22个。
(五)创建森林城市
以维护生态安全、增进生态福祉、提高生态意识为总目标,以构建功能完备、健康稳定的城市森林系统为总任务。2019年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国家级森林城市。
(六)森林驿站建设
在林区(包括生态走廊、环城林带、郊野公园等)设置森林驿站,可作为国储林生产管护设施,同时兼顾城乡居民生态观光、绿色出行需要,尽力提供优质便民服务,拉动全域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我县启动建设森林驿站2处以上。
五、财政投资
为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一)主要县级以上道路廊道绿化。县区内主要县级以上廊道和森林乡村示范村绿化租地补偿,按照《清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清政〔2017〕24号)规定进行补偿。将单拐大道、孟德路东延绿化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将职业中专段防护林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
(二)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果基地建设。持续鼓励各类经济实体发展适、名、特、新、优经济林和苗木花卉基地,去冬今春新发展集中连片500-1000亩、1000亩以上的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基地,每亩一次性分别给予800元、1000元的奖补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明确责任。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森林清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绿化委员会,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绿化组织机构,研究解决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主要责任人的责任,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行目标管理,将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打一场国土绿化的“人民战争”。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严格资金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统筹农业、水利、扶贫、交通、文化等项目资源,有效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资源,集中投向廊道绿化、农田林网、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林业部门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加快国开行项目贷款落地进程,进一步发挥政策性贷款、贴息贷款在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中的主渠道作用,吸引金融资本更多投入造林绿化。三是充分吸纳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统筹安排,严把质量。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对重点绿化工程要科学规划,按照省规划总体要求,合理调整用地规划。要及早制定林业生态建设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压实到人,有效组织推进。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及早开展土地流转、苗木调剂等前期准备工作,科学开展冬季造林。实施的绿化项目,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推进,努力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四)强化督导,严格奖惩。为保障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清丰规划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建立和完善工作台账管理机制,县、乡、村三级联动,层层签订责任目标,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明确质量标准、时间节点,确定责任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实行账图表册四对照。县督查局、县林业局要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适时召开现场会和推进会,对推进快、效果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工作落后的单位,予以严肃问责。造林绿化结束后,经检查验收,县委、县政府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九大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市国土绿化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动员广大干部,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抓落实、破难题,做好群众工作,真抓实干,求实求效。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作示范、作表率,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快节奏全面完成各项国土绿化任务,为加快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省级、国家级森林城市贡献力量。